此地溪流被工程整治了!請加入連署、上網留言 搶救五溝水。大武山下最後的湧泉濕地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蕃薯藤】保存台灣平地溪流生態 應採「適地適性」非工程方式 20120131


yam蕃薯藤新聞╱鍾宛玲 報導 2012-01-31 15:26

位於南台灣北大武山下東港中上游的野溪—五溝湧泉溼地為全台灣少見擁有自然圖案河堤的湧泉溪流,而且還是一種台灣濱危魚種條紋二鬚鲃的最大棲息地,不止生態豐富,更保留自然的土堤河岸,是全台僅有自然生態野溪,然而政府將於2012農曆年後進行溪流工程整治大肆開挖,縣府為解決農場永久屋基地淹水的問題,將新赤農場永久屋基地的聯外排水改善工程拓寬五溝段約750公尺,此區段兩岸生態多樣性與湧泉濕地環境將嚴重破壞,將原本五溝段即有的防洪功能讓部分洪水遠離聚落,台灣生態工程施行的工法,讓土地紋理消失。清華大學曾晴賢老師曾表示,台灣水利工程最大的問題乃是整個工程制度出了問題,因為水利工程被訂為跟建築工程一樣,前置的調查規劃設計明顯不足。

他更提及另一項重要的問題,即台灣水利工程僅有少於7%~8%的預算使用在前置的調查規劃設計和監造,相較於先進國家的25%完全無法比擬,因此工程設計粗糙造就了工程施工品質的不良,同時變更設計特別多,安全係數考量也無法確實掌握,不僅整個工程品質無法提昇,總工程費用也沒有降低。 另一方面,台灣一般工程師對生態環境瞭解的人其實不多,且生態學者對工程的瞭解更少,這兩個領域的人若彼此不願意妥協或是很少交流,較不易找到雙贏的策略。

屏東縣政府的江國豐科長表示,台灣適合的平地溪流生態工法即是維持當地的生態,但是縣政府的訴求是民眾,若對地區造成不良後果,工程單位即對症下藥,採取與受理來自於政府單位的指示,工程單位設計前期也會與環保團體溝通,江科長指出,各單位部門有各自的專業,若過程對於生態保育有不了解的資訊,將環團的意見納入考量,縣政府的角色即單純的避開問題與改善!

過去有些工程的確以生態字眼去包裝工程,但無論是工程界或生態學者可能都無法客觀地去檢討這類的工程。日本在2007年曾針對過去十五年在日本各地從事近自然工法河川整治,即台灣的生態工法進行檢討,結果是有百分之九十是失敗的。但他們認為應以檢討技術上的缺失來改進工法, 而非否定理念。筏子溪烏日下游段(850m),在高鐵站對望烏日啤酒廠那側(左岸),幾種生態工法的護岸,基本上是很不錯的案例,只是可惜缺乏維護,否則應該會比傳統的水泥工法好很多!

保護五溝湧泉溪流溼地已經不是一個小區域的事,而是攸關我們能否為孩子、下一代留下如此典範的自然溪流遺產。每個區段若適地適性的做規劃,在留住水的規劃思考之下及留住天然滯洪機制的前提下擅用季節性易淹水的溼地,以順應自然環境的方式,規劃上中下游的排水,同時留住水的非工程方式,成就防洪維安、涵養水源、生態觀光的三贏策略!

原文引用:http://n.yam.com/yam/life/201201/20120131055875.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